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文件法规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

阅读次数:2,121次 作者: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23-2-2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


                    原文链接


皖教职成〔20195



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淮北市职教办,省属中专学校: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皖教职成〔201810号)精神,为切实做好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全面提升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特制订《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教育厅

2019年328



    (此件主动公开)

  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办法

(试行)

 

为切实做好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皖教职成〔201810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评估对象

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二、评估原则

(一)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以学校自评为基础,坚持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验收相结合。

(二)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既考察学校办学成效,又注重考察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关注学校发展潜力。

(三)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既全面了解学校办学水平,又要重点考察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

(四)促进规范与鼓励创新相结合。既考察学校执行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办学标准情况,又鼓励学校开拓创新,特色发展。

三、评估组织

(一)成立省评估工作委员会。省评估工作委员会由省教育厅领导、有关处室负责人和专家组成,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讨论评估的重大问题,审议专家组的评估意见和建议,确认评估结论。

(二)组建专家组。根据评估工作需要组建专家组。每个专家组由5-7名专家组成,成员主要包括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专家和财务专家等,负责对参评学校进行网络初评和实地评估。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省级评估工作具体由省教育评估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四、评估内容及基本条件

(一)评估内容。评估工作依据《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及其评分细则(见附件1-2)开展,主要评估学校办学方向、办学条件、人才培养、内部治理、质量效益以及特色创新等方面,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9个,其中二级指标中10个核心指标列为重点评估要素,以发挥评估促进办学水平提升的导向作用。

(二)基本条件

1.申请A类办学水平评估的学校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之一:

1)被认定为B类办学水平的学校。

2)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示范特色学校”项目验收达“优秀”等级的学校。

3)办学水平特别突出的其他学校(具体条件见附件3)。

2.申请B类办学水平评估的学校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之一:

1)符合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且近三年无重大责任事故的其他学校。

2)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示范特色学校”项目验收达“合格”等级以上的学校。

五、评估程序

评估程序包括学校自评、市级审核和省级评估三部分。

(一)学校自评。学校根据《指标体系》开展自评,总结办学水平过程性和成果性材料,撰写自评报告和分项自评报告,填报办学水平评估数据,经学校主管部门同意,向所在市(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评估申请。

(二)市级审核。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照评估体系和评分细则,按照有关要求,组织专家对区域内申报学校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集中报省教育厅。

(三)省级认定。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市上报的学校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意见和建议。省评估工作委员会对专家评估意见进行评议,对评议通过的学校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或有异议经核实无问题的学校,省教育厅发文认定。

省级认定专家评估包括网络初评和实地评估。

1.网络初评

1)专家初评。专家组成员通过平台审核学校自评报告、办学水平过程性和成果性材料等,形成初评意见。

2)专家组评议。专家组对专家意见进行汇总评议,形成网络初评意见,专家初评意见为“通过”达到二分之一及以上的为网络初评通过。对网络初评通过的学校,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评估;对网评专家初评意见为“通过”不足半数的学校,不安排实地评估。

2.实地评估

1)实地查看。专家组根据评估需要,通过随机听课、查看实训现场、观看成果展示等形式全面了解学校办学情况与成效。

2)查阅资料。专家组查阅学校自评报告、办学情况材料和状态数据,全面了解学校办学水平。

3)深度访谈。专家组就办学情况与学校负责人、骨干教师和学生代表及部分校企合作单位等进行访谈,互动交流。

4)专业剖析。专家组从学校推荐的3个主干专业中,选取1-2个进行专业剖析,通过听取专业带头人汇报,访谈、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全面了解专业建设情况。

3.综合评价。专家组综合网络初评和实地评估情况,全面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形成评估意见,并在离校前与学校交流(不含评估结论建议)。离校后专家组向省评估工作委员会提交评估报告。

六、评估结论

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结论分为优秀、通过、暂缓通过三个等级。办学水平等级认定实行动态管理,有效期5年。5年后根据学校发展水平重新申请认定。

A类学校办学水平等级:

“优秀”等级:≥85分,且核心指标“合格”数≥9

“通过”等级:7085分,且核心指标“合格”数≥7

“暂缓通过”:<70分,或核心指标“合格”数<7

B类学校办学水平等级:

“优秀”等级:≥85分,且核心指标“合格”数≥9

“通过”等级:7085分,且核心指标“合格”数≥7

“暂缓通过”:<70分,或核心指标“合格”数<7

对于获得“优秀”“通过”等级的学校,授予“安徽省A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或“安徽省B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称号。

对于“暂缓通过”相应水平的学校,由所在市(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督促其加强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重新申请评估。

七、评估要求

评估工作坚持客观、公正、科学、民主、高效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教育部及我省有关工作的纪律要求,做到不弄虚作假,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不超标准接待,不向专家赠送礼品礼金。专家不参加、不提出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和要求。

 

附件:1.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A类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试行)

    2.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B类学校认定标准与评分细则(试行)

       3. 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A类办学水平评估基本条件一览表


附件1

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A类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体系

主要观测点及评分细则

必备材料

1.

办学方向

10分)

1.1

办学定位

★(5分)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实施精品化、集约化、国际化办学,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和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服务。引领全省,国内一流。

1.学校发展规划与执行能够体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内涵式发展道路。(2分)

2.近三年学校面向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开展专业优化、社会服务。(1分)

3.学校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和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服务中有具体举措,取得成效。(1分)

4.学校牵头或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集团化办学等项目。(1分)

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2.近三年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自评报告、分项自评报告。

3.近三年学校专业优化、专业改造调研、论证、批复等材料。

4.主要专业数及每年完成招生计划。

5.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批复材料或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材料。

1.2

培养目标

5分)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职业教育规律,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路径,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世界眼光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定位体现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职业教育规律。(2分)

2.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学生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2分)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成效显著。(1分)

1.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学校实施学生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创新材料等成果。

3. 现代学徒制试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成效材料。

2.

办学条件

20分)

2.1

校园校舍

★(5分)

校园占地一般不少于300亩。

校舍一般不少于12万㎡。

校园功能分区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职业教育特点突出,充分满足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和学校发展要求。

1.校园占地面积不少于300亩。(2分)

2.校舍建筑面积(不含教职工宿舍等非教学用房)不少于12万㎡。(2分)

3.校园体育、卫生、生活等设施齐全,开展文明校园创建。(1分)

1.学校土地证或相关土地证明材料。

2.学校校舍建筑面积统计表、房产证或建筑物竣工验收相关材料。

3.校园布局平面图,运动场实景图片、竣工验收相关材料。

4.文明校园创建相关材料。

2.2

师资队伍

★(8分)

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需要的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达专任教师数的65%,其中双师型教师达75%

主干专业至少配备具有相关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

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20%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专任教师数的30%左右。

有省级名师工作坊;有省级专业带头人或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或教师在指导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国家一等奖。

1.师生比不低于120。(1分)

2.专任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5%以上;专业教师达专任教师数的65%1分)

3.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达75%。(1分)

4.主干专业至少配备具有相关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1分)

5.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20%1分)

6.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不少于30%1分)

7.有省级名师工作坊。1分)

8.有省级专业带头人或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或教师在指导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国家一等奖。1分)

1.学校专任教师统计表、花名册、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双师型”教师证书或证明等。

2.各专业师资配备表及相关材料。

3.兼职教师花名册、聘用协议、工资发放表等。

4.省级名师工作坊证明材料。

5.省级专业带头人或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或教师在指导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国家一等奖等方面证明材料。

2.3

实习实训场地(3分)

场地设施完善,设置科学,使用规范。

有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每个专业有3个以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成2个以上省级示范实训基地。

1.校内外实训场地布局合理、工位充足、管理规范,满足专业教学需要。(1分)

2.建有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有2个以上省级示范实训基地。(1分)

3.每个专业有3个以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分)

1.各专业实训室情况一览表、平面图、实景图。

2.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省级示范实训基地证明材料。

3.各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证明材料及相关管理制度。

4.省级示范实训基地证明材料

2.4

设施设备

★(2分)

实训设施和仪器设备先进,信息化程度高,具备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功能。工科类和医药类专业生均仪器设备值不低于8000元,其他专业不低于6000元。

和学生总总师阅览室般不少于专任教师总要现代学徒制试点安徽为主,生均图书40册(专业用书一般不少于1/3);报刊120种以上;教师、学生阅览室座位一般不少于专任教师数的30%和学生数的15%

1.工科类和医药类专业生均仪器设备值不低于8000元,其他专业不低于6000元。(1分)

2.生均图书40册(专业用书一般不少于1/3),报刊120种以上。(0.5分)

3.教师、学生阅览室座位一般不少于专任教师数的30%和学生数的15%。(0.5分)

1.学校实习实训设备台帐。

2.学校馆藏图书和报刊订阅台帐。

3.学校各阅览座位统计表、平面图、实景图。

2.5

信息化建设

★(2分)

建成智慧校园,为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和决策提供快捷、个性化服务。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广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互联网+”智慧教学、管理、服务新模式。

1.智慧校园在教学、管理、科研和决策中发挥作用。(1分)

2.建有支持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学习平台,并建有在线开放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1分)

1.学校教学用计算机统计台帐。

2.学校门户网址、截图、宽带接入证明材料。

3.学校智慧校园各业务系统平台截图。

4.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及成果相关证明材料。

3.

人才培养

(30)

3.1

立德树人

(8)

德育工作有创新,成效明显,形成2个以上有特色的德育品牌项目,在省内外产生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成效显著。

优秀传统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建设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时代特征和个性彰显的学校文化,文化育人成果丰硕。

有标准化的心理辅导中心和教育团队,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健全。

学生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优秀率逐年提高。

学生劳动观念普遍树立,并具备较高的劳动技能。

1.德育课开设符合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建有2个以上有特色的德育品牌项目,在省内外产生示范引领作用。(3分)

3.文化基础课能按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开足、开齐、开好。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1分)

4.优秀传统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建设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时代特征和个性彰显的学校文化,文化育人成果丰硕。(1分)

5.有标准化的心理辅导中心和教育团队,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健全。(1分)

6.学生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优秀率逐年提高(1分)

7.学生劳动观念普遍树立,并具备较高的劳动技能。(1分)

1.学校课程表、德育课大纲、德育课教材,传统文化进校园材料。

2.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材料。

3.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实施等过程性材料,德育品牌项目证明材料。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等证明材料。

5.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及体质健康达标证明材料。

6.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和劳动技能教育证明材料。

3.2

专业建设

(15)

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形成5个及以上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匹配度高,充分反映地方主导产业和行业、企业发展要求及职业岗位变化趋势的主干专业;主干专业支撑相关专业聚合形成1-2个专业群。

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方式与途径,形成运行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每个主干专业与3个以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所有适合的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且成效明显,并有省级及以上现代学徒制项目;牵头组建省级行业型或跨市的区域型职教集团。

广泛运用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深入实施。

建成2个以上省级示范专业。

1.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实施方案可行。(2分)

2.专业设置上,形成5个及以上适应地方主导产业和行业、企业发展要求的主干专业。(2分)

3.每个主干专业与3个以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2分)

4.牵头或参与组建职教集团,并承担省级及以上现代学徒制项目。2分)

5.建立了政府、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学校共同参与 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指导专业建设。(2分)

6.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全面实施一体化教学。(3分)

7.主干专业特色鲜明,成效明显,建成2个省级示范专业。(2分)

 1.学校主干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2.学校专业情况一览表;近三年新增专业调研、论证和批复材料。

3.各主干专业校企合作证明材料。

4.牵头或参与组建职教集团、开展省级以上现代学徒制工作证明材料。

5.“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相关活动材料。

6.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7.学校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相关材料。

8.省级示范专业证明材料。

3.3

课程建设

(7)

建立了能力本位、实践主线、项目主体、科学实用全覆盖的专业课程体系

有能够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课程研发团队,主干专业课程均有不少于5门校级以上精品课程。

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制度及校本教材校企合作开发、审核机制,主干专业均有不少于5特色明显的校本教材

主干专业均建成包括网络课程、通用主题素材库、名师名课音像等数字资源,实现网上学习、在线辅导、考试评价。

1.课程体系设计符合职业教育规律。(2分)

2.主干专业均有不少于5门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和1门以上网络课程。(3分)

4.有教材选用、审核制度和校本教材校企合作开发机制,主干专业均有不少于5本特色明显的校本教材。(2分)

1.各专业课程计划表。

2.各专业实训项目开出率统计表。

3.精品课和网络课程链接、截图及证明材料。

4.学校教材选用、开发等制度、校本教材样本和图片。

5.主干专业网络课程资源统计表、师生网上教学、学习情况证明材料。

4.

内部治理

(15)

4.1

领导班子

(2)

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高,办学思想先进,掌握职业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

党组织战斗力强,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履行监督、保障和参与重大决策职能;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群团组织作用充分体现。

1.校领导班子熟悉职业教育规律。校长符合任职条件,熟悉教学工作,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并有一定研究成果。(1分)

2.党组织战斗力强,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建立教代会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学校重大发展事项。1分)

1.学校领导班子情况一览表,相关资历、资质证明材料。

2.近三年,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材料,主持或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及成果证明材料。

3.学校党建、群团和教代会工作相关材料。

4.2

管理机制

(2)

现代学校制度健全。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特色鲜明,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完善,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内部管理机构健全,运行高效;形成体现学校特色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成效显著

1.学校章程和制度体系健全;建立学校、行业组织、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运行有效。(1分)

2.内部管理机构健全,岗位职责明确。建有各项工作规范、流程和奖惩机制。1分)

1.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

2.内部管理机构及岗位职责。

4.3

教学管理

(5)

重视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现代化管理水平高。

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督导机制运行有效,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科学。

深化教学模式等改革,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保障体系,建有教学运行与诊断信息化平台,全面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建立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教研组织机构健全,充分发挥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引领与服务功能,成效显著。教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泛推广运用。

1.有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1分)

2. 各教学环节有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1分)

3.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能按时发布质量年度报告。(2分)

4.有专门的教学研究机构;建立相应教科研奖励制度;教科研成果对教学改革引领作用强。(1分)

1.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教学督导工作相关材料。

2.学校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

3.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保障机制相关材料。

4.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质量年度报告等材料。

5.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材料。

6.学校教科研工作及相关成果材料。

4.4

学生管理

(4)

学生管理制度完善,执行效果好,管理水平高。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指导和顶岗实习及就业跟踪管理成效显著。

学生资助体系和监管机制完善,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规范,学生资助工作成效好。实习学生按规定参加实习责任保险。

班团组织运行有力,学风好,班风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会、社团建设成效显著,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成果丰硕。

1.学生管理制度健全,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安全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安全预防措施、应急处置方案科学、可行。(1分)

2.学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学生资助体系制度健全,执行到位。(1分)

3.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指导、顶岗实习及就业跟踪管理;按规定组织实施实习责任保险。(1分)

4.班团组织运行有力,班风、学风良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会、社团建设有成效,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有成果。(1分)

1.学校学生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

2.学校学籍管理、资助管理等工作材料。

3.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指导、顶岗实习及就业跟踪管理等材料。

4.学校班级、学生会、社团组织开展活动材料。

5.学校学生日常管理过程性材料。

4.5

后勤保障

(2)

后勤管理机构运行高效,管理制度执行效果好,信息化手段辅助管理成效显著。

1.资产管理、校园管理、餐饮管理等后勤管理机构设置健全,制度执行效果好,信息化手段辅助管理成效明显。(1分)

2.学生对校园生活服务满意度高。(1分)

1.学校资产、后勤管理制度,资产台帐。

2.学生对校园生活服务满意度测评材料。

5.

质量效益

(20)

5.1

办学规模

(6)

学历教育在校生不少于5000人(体育、艺术、特殊教育等专门化学校、特色学校可适度放宽要求);各类培训年均3000人次以上。面向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人才。

1.近三年平均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少于5000人。(4分)

2.近三年年均开展职业培训3000人次以上。(2分)

1.学籍系统在校生数截图。

2.学校社会培训台帐。

5.2

培养质量

(8)

教学成果显著,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校生年巩固率达98%以上;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行政部门举办的技能大赛成绩优异,获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毕业生取得若干专业能力证书比例达到60%以上,就业率达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0%以上,就业质量高。

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典型。

1.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分)。

2.近三年,在校生年巩固率达95%以上。(1分)

2.学生在省、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3个以上,或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1个。(2分)

3.近三年,毕业生取得若干专业能力证书比例达到60%以上;就业率达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0%以上。(2分)

4.毕业生中有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典型。(1分)

1.近三年招生、毕业生人数统计表。

2. 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3.近三年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情况。

4.学生创新创业典型材料。

5.学校获得教学成果奖的证明材料

5.3

社会效益

(6)

主干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90%以上。

学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社会声誉好。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均达90%以上。

学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有成果;主动参与美好乡村、美好社区建设,成效突出。

学校主干专业建设带动本校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效果好;对口支援省内1所职业学校,效果好。

学校各项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形成了原创性的模式和经验,办学成果、办学经验及形成的制度被同类院校借鉴学习,在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或在全国会议作典型交流,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

做大培训,通过多种形式面向各类从业人员,广泛开展以提升职业能力为重点的各类培训。

做好职业启蒙,面向普通中小学生开设职业技能类课程,参与其职业技能类课程开发,成效显著。

1.主干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90%以上。(1分)

2.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均达90%以上。(1分)

3.学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主动参与美好乡村、美好社区建设,成效显著。(1分)

4.主干专业建设带动本校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对口支援本地区1所职业学校,效果良好。(1分)

5.学校办学成果、办学经验被同类院校借鉴学习,在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或全省会议作典型交流。(1分)

6.学校开展社会服务、面向普通中小学生开设职业技能类课程,成效明显。(1分)

1.主干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情况。

2.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调查统计表。

3. 学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材料。

4.学校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美好乡村、美好社区建设等材料。

5.主干专业建设带动本校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的成效材料。

6.对口支援职业学校材料。

7.学校办学成果及示范引领等证明材料。

8.开展其他社会服务成效材料。

6.

特色创新

5分)

学校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内部治理、开放合作、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创新发展,具有独特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学校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内部管理、开放合作、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有创新成果,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或典型经验得到推广(需附典型案例)。(5分)

成果证明材料和典型案例。

说明:二级指标后标“★”的为核心指标。



附件2

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B类学校认定标准与评分细则(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

主要观测点及分值

备查材料

1.

办学方向

10分)

1.1

办学定位

★(5分)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升级服务,办学特色鲜明。

1.学校发展规划与执行能够体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内涵式发展道路。(2分)

2.近三年学校面向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开展专业优化、社会服务。(2分)

3.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的办学特色。(1分)

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2.近三年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自评报告、分项自评报告。

3.近三年学校专业新增、优化、改造等调研、论证、批复等材料。

4.主要专业数及每年完成招生计划。

5.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材料。

1.2

培养目标

5分)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职业教育规律,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定位体现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职业教育规律。(3分)

2.开展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衔接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情况。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培养的教学改革举措。(2分)

1.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学校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材料及成果。

3.学校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培养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与总结

2.

办学条件

20分)

2.1

校园校舍

★(5分)

校园占地一般不少于300亩(体育、艺术、特殊教育等专门化学校、特色学校可适度放宽要求)。

校舍一般不少于8万㎡(体育、艺术、特殊教育等专门化学校、特色学校可适度放宽要求)。

校园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明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满足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和学校发展要求。

1.校园占地面积不少于300亩。(2分)

2.校舍建筑面积(不含教职工宿舍等非教学用房)不少于8万㎡。(2分)

3.校园体育、卫生、生活等设施齐全,开展文明校园创建。(1分)

1.学校土地证或相关土地证明材料。

2.学校校舍建筑面积统计表、房产证或建筑物竣工验收相关材料。

3.校园布局平面图,运动场实景图、竣工验收相关材料。

4.文明校园创建相关材料。

2.2

师资队伍

★(8分)

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达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要求。师生比不低于120

专业教师达专任教师数的60%,其中双师型教师达70%

主干专业至少配备具有相关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人。

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10%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不少于20%

1.师生比不低于120。(2分)

2.专任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5%以上。(1分)

3.专业教师达专任教师数的60%。(1分)

4.“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达70%。(1分)

5.主干专业至少配备具有相关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人。(1分)

6.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10%。(1分)

7.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不少于20%。(1分)

1.学校专任教师统计表、花名册、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双师型”教师证书或证明等。

2.各专业师资配备表及相关材料。

3. 兼职教师花名册、聘用协议、工资发放表。

2.3

实习实训场地(3分)

有较为完善的、满足教育教学、文体活动和生活等需要的场地设施。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每个专业有2个以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成1个以上省级示范实训基地。

1.校内外实训场地布局合理、工位充足、管理规范,满足专业教学需要。(1分)

2.建立1个以上省级示范实训基地。(1分)

3.每个专业有2个以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分)

1.各专业实训室情况一览表、平面图、实景图。

2.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省级示范实训基地证明材料。

3.各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证明材料。

2.4

设施设备

★(2分)

有与专业相匹配、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和生产性实训要求的实习、实训设施和仪器设备。工科类和医药类专业生均仪器设备值不低于6000元,其他专业不低于4000元。(1分)

生均图书35册(专业用书一般不少于1/3);报刊100种以上;教师、学生阅览室座位一般不少于专任教师数的25%和学生数的12%

1.工科类和医药类专业生均仪器设备值不低于6000元,其他专业不低于4000元。(1分)

2.生均图书35册(专业用书一般不少于1/3),报刊100种以上。(0.5分)

3.教师、学生阅览室座位一般不少于专任教师数的25%和学生数的12%。(0.5分)

1.学校实习实训设备台帐。

2.学校馆藏图书和报刊征订台帐。

3.学校各阅览座位统计表、平面图、实景图。

2.5

信息化建设

★(2分)

学校教学用计算机的师机比达11,生机比达5:1

有独立的门户网站,建成了数字校园,管理服务平台和资源服务平台得到充分应用。

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与管理,师生均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并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

1.师机比达11,生机比达51。(0.5分)

2.建有独立的学校门户网站,宽带接入200兆以上。(0.5分)

3.数字校园建有覆盖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并得到充分应用。(0.5分)

4.建有网络学习空间,并应用于教学。(0.5分)

1.学校教学用计算机统计台帐。

2.学校门户网址、截图、宽带接入证明材料。

3.学校各业务系统平台截图。

4.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及成果相关证明材料。

3.

人才培养

(30)

3.1

立德树人

(8)

落实德育大纲和德育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德育实践体验,学生自觉践行公约。德育工作责任落实,保障有力,有针对性,形成1个以上有特色的德育品牌项目,在全省产生示范作用。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心理辅导室和教育团队,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学生每天至少有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逐年提高。

注重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1. 德育课开设符合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建有1个以上有特色的德育品牌项目。(2.5分)

2.校园文化体现传统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有机融合,发挥较强的育人功能。(1分)

3.文化基础课能按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开足、开齐、开好。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1.5分)

5.建有心理辅导室和教育团队,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健全。(1分)

6.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落实较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逐年提高。(1分)

7.学生劳动观念培养和劳动技能教育实施情况。(1分)

1.学校课程表、德育课大纲、德育课教材,传统文化进校园材料。

2.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材料。

3.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实施等过程性材料,德育品牌项目证明材料。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等证明材料。

5.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及体质健康达标证明材料。

6.学生劳动观念培养和劳动技能教育证明材料。

3.2

专业建设

(15)

专业建设规划科学,专业设置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形成2-3个反映地方主导产业和行业、企业发展要求,与企业需求匹配度高的主干专业。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每个主干专业与2个以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牵头或参与组建职教集团,并有市级及以上现代学徒制项目。

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有效运行,企业深度参与制定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生产过程,与岗位需求衔接,校企协同,工学结合,全面实施一体化教学。

建成1个省级示范专业。

1.各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实施方案得到落实。(2分)

2.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有与地方主导产业和行业、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2-3个主干专业。(2分)

3.每个主干专业与2个以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牵头或参与组建职教集团,并有市级及以上现代学徒制项目。(3分)

4.建有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委员,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指导专业建设。(1分)

5.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完善,校企协同开展一体化教学(4分)

6.建成1个省级示范专业。(3分)

 1.学校主干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2.学校专业开设情况一览表;近三年新增专业调研、论证和批复材料。

3.各主干专业校企合作证明材料。

4. 牵头或参与组建职教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证明材料。

5.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相关活动材料。

6.学校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相关材料。

7.省级示范专业证明材料。

3.3

课程建设

(7)

课程设置符合国家和省相关要求;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开出率达95%以上。

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形成精品课程研发团队,主干专业均有不少于3门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和1门以上网络课程。

健全教材选用制度及校本教材校企合作开发、审核机制;主干专业均有不少于3本特色明显的校本教材。

1.课程体系设置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各专业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一半以上,实训项目开出率达95%。(3分)

3.各主干专业建有不少于3门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和1门以上网络课程。(2分)

3.健全教材选用、审核制度。(1分)

4.建有校本教材选用制度,主干专业均有不少于3本特色明显的校本教材。(1分)

1.各专业课程计划表。

2.各专业实训项目开出率统计表。

3.精品课和网络课程链接、截图及证明材料。

4.学校教材选用、开发等制度、校本教材样本和图片。

4.

内部治理

(15)

4.1

领导班子

(2)

学校领导班子办学理念新,办学思路清,事业心、责任心强,熟悉职业教育规律。校长符合任职条件,做到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党组织战斗力强,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履行监督、保障和参与重大决策职能;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1.校领导班子熟悉职业教育规律,办学理念新,办学思路清。校长符合任职条件。(1分)

2.党组织战斗力强,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建立教代会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学校重大发展事项。(1分)

1.学校领导班子情况一览表,相关资历、资质证明材料。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材料,主持或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及成果证明材料。

2.学校党建、群团和教代会工作相关材料。

4.2

管理机制

(2)

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制定有特色的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建共享,开放办学,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内部管理机构健全,岗位职责明确;完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成效明显。

1.学校章程和制度体系健全;建立学校、行业组织、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运行有效。(1分)

2.内部管理机构健全,岗位职责明确。建有各项工作规范、流程和奖惩机制。(1分)

1.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

2.内部管理机构及岗位职责。

4.3

教学管理

(5)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有效的教学督导机制,健全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

推行教学模式等改革,成效明显;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保障体系,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及时发布质量年度报告。

强化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组织教学研讨、教学竞赛和课题研究等活动。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运用。

1. 各教学环节有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2分)

2.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能按时发布质量年度报告。(2分)

3.有专门的教学研究机构;建立相应教科研奖励制度。(1分)

1.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教学督导工作相关材料。

2.学校各教学环节工作规范。

3.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相关材料。

4.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质量年度报告等材料。

5.学校教科研工作相关材料。

4.4

学生管理

(4)

学生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有效,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安全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

学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程度较高。有效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指导、顶岗实习及就业跟踪管理。

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和监管机制,规范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学生资助工作成效较好。实习学生按规定参加实习责任保险。

班团组织运行有力,班风、学风良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会、社团建设有成效,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有成果。

1.学生管理制度健全,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安全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安全预防措施、应急处置方案科学、可行。(1分)

2.学籍管理、学生资助体系制度健全,执行到位。(1分)

3.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指导、就业跟踪管理、实习管理符合规定,管理规范。(1分)

4.班团组织健全,班风、学风建设,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会、社团建设有成效,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有成果。(1分)

1.学校学生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

2.学校学籍管理、资助管理等工作材料。

3.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指导、顶岗实习及就业跟踪管理等材料。

4.学校班级、学生会、社团组织开展活动材料。

4.5

后勤保障

(2)

后勤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有力,信息化手段辅助管理成效明显。

1.资产管理、校园管理、餐饮管理等后勤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有力,信息化手段辅助管理成效明显。(1分)

2.学生对校园生活服务满意度高。(1分)

1.学校资产、后勤管理制度,资产台帐。

2.学生对校园生活服务满意度测评材料。

5.

质量效益

(20)

5.1

办学规模

(6)

学历教育在校生不少于3000人(体育、艺术、特殊教育等专门化学校、特色学校可适度放宽要求);各类培训年均2000人次以上。

1.近三年平均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少于3000人。(4分。)

2.近三年年均开展职业培训2000人次以上。(2分。)

1.学籍系统截图。

2.学校社会培训台帐。

5.2

培养质量

(8)

在校生年巩固率达95%以上;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行政部门举办的技能大赛成绩优异,获省级一等奖。

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达90%以上,就业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70%以上,就业质量较高。

培养出一批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涌现出创新创业典型。

1.近三年在校生年巩固率达95%以上。学生在省、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以上(2分)

2.近三年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达90%以上。(2分)

3.近三年,就业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70%以上。(2分)

4.培养出一批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涌现出创新创业典型。(2分)

1.近三年招生、毕业生人数统计表。

2. 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3.近三年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情况。

4.学生创新创业典型材料。

5.3

社会效益

(6)

专业对接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度高;主干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80%以上。

学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社会声誉良好。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均达80%以上。

学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主动参与美好乡村、美好社区建设,成效显著。

主干专业建设带动本校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对口支援本地区1所职业学校,效果良好。

学校办学成果、办学经验被同类院校借鉴学习,在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或全省会议作典型交流。

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和老年教育,面向社会各类全体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积极参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企业建设。

面向普通中小学生开设职业技能类课程,成效明显。

1.主干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80%以上。(1分)

2.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均达80%以上。(1分)

3.学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主动参与美好乡村、美好社区建设,成效显著。(1分)

4.主干专业建设带动本校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对口支援本地区1所职业学校,效果良好。(1分)

5.学校办学成果、办学经验被同类院校借鉴学习,在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或全省会议作典型交流。(1分)

6.开展其他社会服务,成效明显。(1分)

1.主干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情况。

2.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调查统计表。

3. 学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材料。

4.学校参与美好乡村、美好社区建设等材料。

5.主干专业建设带动本校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的成效材料。

6.对口支援职业学校材料。

7.学校办学成果及示范引领等材料。

8.开展其他社会服务材料。

6.

特色创新

5分)

学校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内部治理、开放合作、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创新发展,具有独特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学校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内部治理、开放合作、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成果或形成典型经验。(获得国家级,得5分,省级3分,市级1分)。

证明材料和典型案例。

说明:二级指标后标“★”的为核心指标。


附件3

安徽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A类办学水平评估基本条件一览表

学校名称:                               批准设置年份:

基本项目

基本条件标准

学校状态

预审结果

校园校舍

1. 占地面积不少于300亩;

2. 校舍建筑面积不少于8万平方米。

办学规模

3.学历教育在校生不少于3000人;

教师队伍

4.师生比不低于1:20

5.高级技术职称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数比例不低于20%

6.专业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数比例不低于60%

教学设备

7.生均仪器设备值不低于6000元。

培养质量

8.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校园文化等方面获得国家级项目立项、奖励、表彰等不少于1项。

备注:本表条件为前置性条件,申请A类办学水平评估的学校必须全部满足上述五方面8项条件。